张志国:书为心话
//www.workercn.cn 2015-05-29 14:26:57来源:商报作者:隋永刚

 

 

    书法家与匠人 艺术格调差别大


    “内行看门道”。同样的作品,在行家眼中却大不相同。“书法家有匠人与艺术家之分。匠人每天都在描摹别人,写的每一个字都非常好看、非常漂亮,但是他们没有特点,不是有感而发,形不成自己的东西。匠人比的是线条和结构是否准确,艺术家则不然。艺术家的作品注重整体上的连贯性,表达的是一种心境。”张志国说,很多人的作品让人感到俗气、匠气,难以给人艺术的美感,原因在于他们只注重字的结构与布局,缺少情感。


    张志国感慨:“中国人写书法一直存在一个误区,太重视书法的技巧训练,忽略书法真正的内涵。”


    自古至今,写字一直以来都被看做是记录的工具,古人很少拿它去卖钱吃饭。“能够流传下来的作品,书写者都是有着深厚文化学养的文人墨客。他们的每一幅作品都是有感而发,随性而作。”在张志国看来,拿到一幅字帖,对它的理解很重要。“要读懂它,是要了解每一幅作品背后的故事、每一个字的含义,而不是每一个字怎么写。只有这样,你在写的过程中,才会有心灵的交流,然后才会有所感悟。”


    书写的技术对于书法家来说很重要,但当技术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比的不是技术而是文化的修养,是要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特点。


    张志国非常反对拿技术来评判一幅作品的好坏高低。“现在的书法大赛存在一个非常不好的现象,这就是以技法衡量作品,而不是在艺术层面上衡量作品。”


     “好的书法讲究整篇作品的整体性。真正大家的作品,有可能拿出一个字来不够好看,但是放在一篇作品里,无论怎么看它都很舒服。”他表示。


    艺术无需神秘化 写出真情最重要


    艺术有共性,形式虽各有不同,但都是有感而发。张志国认为,书法的创作也是如此。“书法与诗一样,讲究心境,也需要触景生情。它们都是情感的宣泄途径,因性格、修养不同,方式也各不相同。”


    书法的创作与人的性情有关。张志国很少刻意去写一幅作品,而是喜欢在情绪不好或者好的时候写字。“情绪起伏时,人的情感最为丰富。有时候一上午我就能写一刀纸,如果有一张自己非常满意,就感到心情非常舒畅。”他说,练字情感要真挚,不要无病呻吟。


    在生活中,张志国喜欢把复杂东西简单化,对待艺术也同样如此。对于艺术家在书法上搞奇的现象,他并不赞同。“很多人写了多年的书法,没有被认可,就在字形的设置上搞一些奇怪的东西,将书法神秘化,夸夸其谈,误导书法艺术的审美。”他说,这样的创作没有任何的意义。“艺术与生活一样,没有复杂的东西,不要把它神秘化。只要写出当时的心境,作品会更加生动、自然。”


    人们常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现在,步入“知天命”之年的张志国正在准备搞一次个人书画展。他说,展览所准备的作品都是平时生活中创作的,很多是自己创作的诗词作品,是一次艺术上的小小总结。
  
    张志国 1962年生于北京,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商业联合会书法家分会副主席、北京史地民俗学会副会长、北京市政协书画院副秘书长。其书法飘逸、超然,行笔自如、洒脱,曾出版《笔情墨趣》、《中国书画家——张志国》、《水墨丹青——张志国》、《中国美术百家——张志国》等书画集,作品曾被人民大会堂收藏并多次在报纸、期刊上发表。

 

 

1 2 共2页


编辑:秦笑语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