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黄龙 中铁一局三公司川黄公路雪山梁隧道项目施工掠影
直到黄龙 中铁一局三公司川黄公路雪山梁隧道项目施工掠影
2016-07-19 22:22:53  来源:中工网  作者:牛榮健 杨军

中铁一局三公司承建的雪山梁隧道里焊花飞舞,贯通后将直达黄龙风景区。

        去看世界上最美的山水:从九寨沟至黄龙风景区的游人,皆要翻越海拔5588米的岷山主峰雪宝顶;这里也是当年红军一、二、四方面军长征翻越雪山的发生地,毛泽东主席著名诗词《长征》中一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让世人对此更是向往之。然而,这里冬季经常交通封锁,最美的雪景却较少为世人所识。
        中铁一局三公司承建的X120线平(武)松(潘)公路川黄段雪山梁隧道工程就将攻克这一障碍。
“现在人们翻山行车34.78公里,需要两个小时,而且道路弯急、坡陡,冬季冰冻、积雪、雾障突出;这个项目全长17.59公里,建成后将缩短17.19公里;其中雪山梁隧道主洞7966米,平导8086米。建成后8分钟就穿过隧道,直达黄龙风景区。”7月16日,项目负责人王皓在雪山梁隧道口告诉记者。
        四川省阿坝州黄龙风景名胜区是世界自然遗产,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绿色环球21”证书,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夏秋旅游旺季游人如织,在这里进行工程建设,好的一面是可以提升企业知名度,不好的一面是一旦发生安全、质量、环保问题,也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这个项目是中铁一局的一级风险隧道,集‘高、寒、长、险、繁’的特点于一身,由于这里施工地处高原,隧道位置海拔3400米,人员对缺氧的适应和机械设备效率低下都给施工带来极大的挑战,冬寒时间长,有效施工时间只有7个月,各项成本投入增大,加之隧道属于喀斯特地貌地区的高原特长隧道,施工中将要面对涌水、突泥、岩爆、溶洞等地质风险;设计采用的独头掘进、平导辅助正洞,通风供氧困难,施工工法繁杂。”王皓补充道。
        为了保证施工顺利推进,项目前期做足了策划,针对工程节点要求,对安全、质量、环保要求用制度进行规范。
        三公司承建的川黄公路雪山梁隧道A标段,主要工程是隧道主洞3996延米,平导4134延米。此外,还包括八十沟村口至隧道口之间9公里多的桥梁、路基工程。 
        王皓回忆:“最让人难忘的是项目驻地建点时,四周找不到水。虽然就在雪山下施工,这样的事情,说起来没有人相信。我们前后找了7支专业队伍打水,最深的水井打了220米,却依然找不到一点水。因为这里是喀斯特地质,地下存不住水。无奈之下,项目部开工至今只能依靠3台水车从12公里外的川主寺镇拉水,每日至少拉200立方,拉水车昼夜不停,才能保证施工和生活用水。”
        “不止缺水,刚来时,还没有电,手机没信号,没暖气。晚上存的洗脸水,早上起来都结了厚厚的冰,砸也砸不开。后来拉了电线、光纤,也有了电信信号,却时常不稳定。”
        “比起这些困难,缺氧最让人害怕。”
        “一些作业工人刚到项目,高原反应比较强烈,嘴唇发紫,流鼻血,耳鸣脑胀等情况时有发生,便头也不回地走了。”
        “我们项目部来的工人和走的工人数比例是5:1,就是说看着来的有5名工人,最后留下的也就1人。前期来了1300人,最后留下的不到200人。”
        再难也要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经过三年多的坚守,项目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记者随着王皓走进峡谷中的雪山梁隧道,只见隧道里面光亮整洁、几何尺寸圆顺,墙上管线挂设整齐有序,地面水沟电缆槽同步施工,二次衬砌已经快到达掌子面。掌子面的7名工人正在焊接,支撑钢拱架,绚丽的焊花闪烁着,把隧道照得通亮。
        “我们现在正洞已经掘进了3641米,距离分界线不足355米,平导洞掘进了3787延米,还剩347米。”同行的项目总工杨博介绍。
        “为了加快隧道掘进速度,我们在保证每一个循环上集中了全员智慧,针对地质变化,不断探索掘进、爆破、出砟、立拱架、喷浆、挂防水板、立模、二次衬砌的作业节奏,持续改进影响进度的各项因素,施工速度一直领先全线。”
        项目管控的核心是安全、质量、环保。项目部一直坚持超前地质预报,打水平钻。为了在意外发生时,方便逃生,在隧道里安放直径1.2米的逃生管道,逃生管道里还放置了救生箱、食品、牛奶等物品。
        信息化是安全管控的利器。项目部在隧道里各个层面安置有摄像头,隧道口设有电子监控室,对洞内外的施工进行全方位监控。在洞口有门禁系统,通过佩戴的芯片,对每个作业工人进行编号,这个芯片不但能检测出人员的出入,还能定位;洞里面还安装了火灾报警系统,一旦出现明火,就会自动报警,洞外同步收到信号。
        “安全应急演练我们每年至少搞两、三次。主要是预防隧道坍塌,涌水突泥险情发生”。“隧道施工的每个班组都配备有一名专门的有害气体检测员,每次施工前,先对有害气体进行检测”。“在质量控制中,我们全面推行首件工程认可制,施工中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策划、修正、实施、验证总结,成熟后推广实施。从对产品质量的检查,将质量的事前、事中控制;转向对工作、工序、对中间产品的质量检查。同时委托第三方检测、监督,有效提升了工艺水准,管控水平;特别是在初期支护时,采用湿喷浆车进行喷射混凝土作业,减少了材料浪费,提高了混凝土质量,加快了施工速度,改善了洞内空气质量,也有效保护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项目部安质部长杨上讲道。
        在会议室,记者看到四川省兴蜀公路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颁发的2014年度,2015年度安全管理先进单位荣誉奖牌,和中国海员建设委员会给项目部颁发的“全国交通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劳动竞赛优胜班组”称号等荣誉奖牌。
        “今年4月25日,隧道发现了一个深达20余米,宽达10余米的溶腔。我借助安全绳下到了底部查看了现场,后来经过业主组织的专家、设计院、监理多次现场勘查,研究决定后,我们回填了3000余立方的洞渣及混凝土,才顺利通过这一危险地段。这样的溶腔、溶洞大大小小我们经过了上百个,都顺利地处理好了”。项目部副总工杜双喜介绍。
        在隧道至川主寺镇的道路施工中,项目部精心组织,多头并举,严控质量,已经完成路基土石方106.1万立方,附属工程5.04万立方,桥梁2座 ,涵洞30座;目前正在进行铺设路面准备工作。
        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当地政府和漳腊村希望帮忙修建一条公路。原来这里是无公害高原莴笋的生产基地,当地老百姓每年要种植上千亩莴笋,这些菜地依山而建,村民只能靠马匹驮运或者人背下山。2012年,项目部组织了施工队伍,无偿帮助村民拓宽、修建了3公里多的硬化道路,彻底解决了交通困惑,现在每年9月份,商贩们将车子开到村民的田间收集莴笋,提高了当地老百姓的经济收入。村委和村民为了感谢中铁一局三公司员工,送来一头牦牛、一车莴笋和一面锦旗,敬献了圣洁的哈达。
        不久,您即使冬季来九寨沟—黄龙观看最美山水,不需再翻越雪山,将从这里顺利而过,还能品尝到美味的莴笋和牦牛肉......

1 2 3 4 5 共5页

编辑:李雪峰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