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心公园里,鸳鸯还挺忙 - 旅行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野化放归后,它们有上班的,有郊游的,还有出差的

绿心公园里,鸳鸯还挺忙

来源:北京日报
2021-11-25 10:01

  原标题:野化放归后,它们有上班的,有郊游的,还有出差的(引题)

  绿心公园里,鸳鸯还挺忙(主题)

  北京日报记者 叶晓彦

  今年夏天,北京动物园在副中心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组团野化放归了24只小鸳鸯。时隔四个多月,它们过得怎么样?记者采访了北京动物园研究员崔多英博士。在他和同事的持续追踪观察中,这些鸳鸯野外适应状况良好。借助8只鸳鸯身上佩戴的GPS定位背包,研究人员还看到了发生在鸳鸯身上的有趣故事。

  上班 白天晚上“两点一线”

  北京动物园2009年启动了野化放归项目,已连续十余年在北京地区野化放归人工育幼的鸳鸯330只,让鸳鸯这种罕见“旅鸟”成为常见鸟,并在北京地区建立稳定的繁殖种群。本市野外种群数量常年保持在500至600只左右。

  7月8日,北京动物园鸳鸯保护项目组将24只人工繁育的小鸳鸯放飞进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的福泽湖,它们年龄均在45天左右,属于青年鸳鸯,具备飞行和野外生存能力。

  福泽湖植被良好,水草和水生软体动物、鱼虾、蛙类数量较多,可为鸳鸯提供足够食物。24只鸳鸯全部佩戴全国鸟类环志中心提供的金属环志和彩色旗标。其中8只佩戴GPS全球卫星定位追踪器,技术人员24小时持续追踪和记录,并每月前往信号所在地进行一至两次实地观察监测。

  野化放归初期,小鸳鸯们对野外栖息地的适应和存活情况良好,活动轨迹相对固定,白天和晚上各选取一个地点,很像两点一线的“上班族”。

  晚上,它们会在福泽湖附近夜宿,这是它们野化放归最开始的地点。白天,GPS信号则会出现在绿心公园生态保育核心区。“真的是天性使然,它们很快就找到了绿心公园里生态最好、人为干扰最少的地方。”崔多英说,生态保育核心区周围建起一圈高约两米的围栏,是小动物们撒欢儿的“自留地”。“当然鸳鸯们也没有那么整齐划一,也有飞去别处探索的时候,但经过大数据统计,还是以这两个地方为主要活动地点。”

  郊游 连夜“游”了一趟顺义

  让技术人员觉得不可思议的一件事,发生在9月22日。当天夜里,GPS定位显示,3号鸳鸯“郊游”到了顺义。这是野化放归的鸳鸯首次进行长距离探索并成功返回绿心公园的行为。

  监测显示,9月22日晚7时左右,2号鸳鸯从绿心公园西南部出发,向北连续飞行了34.49公里,23日凌晨2时出现在潮白河顺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凌晨3时向西飞行4.52公里至潮白河支流小中河,凌晨5时向南返回至绿心公园核心保育区月牙泡,全程共计74.39公里。

  崔多英分析说,估计当时2号受到了惊吓,于是自己或是带着一群鸳鸯拔腿就跑,不管不顾一口气飞了30多公里。然而到了顺义之后,可能没有找到合适的地点留宿,就决定返航。“对于鸳鸯来说,单程飞行30多公里,体能绝对没问题,飞出去还能回到绿心公园,说明它们对环境空间的认知和记忆力非常强,丰富了我们对这个物种的了解。”

  出差 武清呆了十几天又回来了

  3号鸳鸯也“不老实”。10月20日,3号鸳鸯往东南方向飞行,信号落到了30多公里外的天津武清。崔多英分析,10月20日北京出现了降温天气,可能是这个原因让3号鸳鸯往南迁徙。3号鸳鸯的信号在武清一呆就是十几天,崔多英开心地以为3号鸳鸯可能要继续南迁,还原鸳鸯作为迁徙鸟类的本性了。可本月初,3号的信号又回到了城市绿心公园边上的大运河森林公园。

  实地观察发现,经过一个多月的探索和适应,部分鸳鸯已在大运河森林公园营造了新的栖息地。

  令研究人员伤心的是,4号鸳鸯“出事儿”了。有一次,大家发现4号鸳鸯的信号长时间不移动。崔多英和同事顺着信号努力寻找,但最终因为信号所在位置太偏僻,地形极其复杂,最终没能找到这只个体。在寻访过程中,有村民说附近曾有黄鼠狼出没。研究人员推测,4号鸳鸯可能是被地面天敌捕猎遭遇不测了。

  “上班”的,“郊游”的,“出差”的……小鸳鸯们已经完全适应了野外生活,象征着本次野外放归非常成功。小鸳鸯们在副中心能够顺利安家,自得其乐,也证明这里的生物多样性日趋完善,生态系统逐渐“活起来”。

责任编辑:郑鑫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