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治从这里出发 “中国革命第一法庭”开启红色司法之路 - 摄影滚动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中国法治从这里出发 “中国革命第一法庭”开启红色司法之路

来源:中国网
2021-06-04 07:10

  原标题:中国法治从这里出发 “中国革命第一法庭”开启红色司法之路

  

  位于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的和平街上的七里坪革命法庭旧址。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红安七里坪革命法庭位于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的和平街上,是一座有着300年历史的明清风格建筑。它在那些风雨飘摇的年代见证了土地革命运动,见证了早期共产党人运用法律手段伸张正义的决心和勇气。被誉为“中国革命第一法庭”,是中国共产党法制史上的一块值得永远铭记的丰碑。

  

  七里坪革命法庭审判庭内景。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七里坪革命法庭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成立时间最早、内设机构最健全、审判程序最规范、影响范围最广的革命法庭,是中国法治的起点和原点,见证了我党早期运用法律手段治理社会的政治智慧。

  

  旧址内展示的《湖北省惩治土豪劣绅暂行条例》。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1927年3月2日,为惩治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湖北省革命领导人董必武召集省党部和省政府紧急会议,决定起草《湖北省惩治土豪劣绅暂行条例》和《湖北省审判土豪劣绅委员会暂行条例》,黄安县(后改红安县)审判土豪劣绅委员会随之成立。

  

  七里坪革命法庭旧址内的审判桌。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1927年4月,湖北省黄安县七里区农民协会遵照董必武的指示成立七里坪革命法庭,法庭名义上属湖北省黄安县国民党党部下设的审判土豪劣绅委员会领导,实际审判权却掌握在共产党手里,是中国共产党真正领导的第一个当家做主的革命法庭。

  

  七里坪革命法庭审判庭内景。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在当时,七里坪革命法庭成了中国共产党在鄂豫皖大别山地区唯一可以公开活动的场所。法庭内设审判庭、合议庭、警备室三个部分,虽然当时法庭由国民党党部管理,但法庭人员全部由共产党员组成。后来黄安、麻城两地的共产党组织就是在这里联合举行会议发动“九月暴动”和黄麻起义。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七里坪革命法庭内展示的锄头旗。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七里坪革命法庭成立后,按照中国共产党的指示,公平公正办案,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受到当地老百姓的拥护,同时也扩大了共产党的群众基础,为著名的黄麻起义蓄积了革命力量。

  

  七里坪革命法庭内的羁押室和标语。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1927年4月至12月间,七里坪革命法庭运用法律手段服务土地革命运动,为贫苦农民伸张正义,积极开展审判工作。革命法庭建立伊始根据广大农民的要求,依照《湖北省惩治土豪劣绅暂行条例》的规定,拘捕多名破坏工农运动,谋害共产党员的土豪劣绅。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筑牢了共产党的群众基础。

  

  革命法庭庭长张南一画像。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1927年底,国民党军队包围了革命法庭庭长张南一的家乡柳林河,为了保护村民不受迫害,张南一听罢挺身而出,高喊“老子就是张南一,快把群众放了。”群众得救,他却被穷凶恶极的敌人活埋在了七里坪镇西的河滩上。随着烈士的牺牲,七里坪革命法庭也被迫停止活动,这个阶段,法庭存在只有9个月时间。

  

  七里坪革命法庭审判庭内景。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1930年4月至1933年10月,在七里坪革命法庭原址设立了新的革命法庭。法庭主席为女法官烈士、红安中心县苏维埃主席闵丹桂兼任。这一时期,除涉军案件由军事法庭审理外,其它刑事、民事、商事、行政等案件都由革命法庭审理,应用的苏维埃法律法令有200多个,这一时期的法庭奠定了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法庭的雏形。之后随着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失败,革命法庭也随红军撤出七里坪。留在红安的共产党人继续以革命法庭的名义张贴布告、铲除恶霸,一直持续到到新中国成立。

  

  七里坪人民法院外景。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今天崭新的七里坪人民法院和年轻的法院干警们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第一线战斗着,他们继承了“中国革命第一法庭”先烈们的遗志,在这块红色土地上履立新功,为自己头顶的法徽和胸前的党徽添彩。

责任编辑:陈莉辉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