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来源:学习时报
2024-05-01 07:55

原标题: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时强调,“西部地区在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举足轻重。要一以贯之抓好党中央推动西部大开发政策举措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提升区域整体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党中央对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作出部署5年来,西部大开发稳步推进,为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所取得的成效

2019—2023年西部地区GDP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稳步提升,2023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69325亿元。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的相对差距一直在逐步缩小。除了经济总量占比不断提升外,西部大开发的成效还体现在多个方面。

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取得重大成效。西部地区以“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为己任,在大江大河生态系统保护和污染治理、生态修复、荒漠化治理等方面持续努力,创造了许多生态产品。例如,“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累计营造林保存面积达4.8亿亩;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使得该地区水源涵养能力不断提升。

高质量发展能力明显提升。西部地区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方面持续发力,以光伏和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绿色精细化工、新材料和农副产品加工等成为支柱产业,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开始在西部地区城市群集聚。成渝地区等10个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域已经成为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龙头。9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5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布局于西部地区,成为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开放型经济格局加快构建。打造陆海联动、东西互济的开放格局已见成效。2023年西部地区进出口总额达3.7万亿元,较2019年增长37%。2019—2023年,西部地区累计开行中欧班列3.5万列,占全国总中欧班列数一半以上。迄今为止,西部地区建设了6个自由贸易试验区。

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善。西部地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通达程度明显提高。依据2021年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西部地区的西安、成都、重庆、昆明、乌鲁木齐将建设成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西部地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9年和2023年西部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4万元与3.1万元,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西部地区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与20多年前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初期相比,西部地区发展的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从内部发展条件看,西部地区已经完成了从开发初期的打基础阶段向进一步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过渡。这一判断基于两个基本事实:其一,西部地区的区位条件明显改善。随着内部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通达程度的持续提高、“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西部地区与国内外市场中心的时空距离大幅缩短。其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迈入新阶段。2023年,西部地区人均GDP为70462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1.13:39.68:49.19,城镇化率为59.94%。这三项指标表明,西部地区已经迈过现代化门槛,正在步入加速现代化轨道。

从外部发展环境看,国内国际的发展态势形成了有利于西部地区快速起飞的有利因素。一方面,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必然要求补强国内经济循环体系中的短板地区和环节,而西部地区是中国区域经济体系中发展不充分的短板地区之一,中央在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时无疑会继续加大补空间短板的力度,区域协调发展进入新阶段要求西部大开发进一步形成新格局。另一方面,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要求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求东西双向开放协同并进。西部地区既是整个国家向西开放的前沿,又是向东开放的腹地,必须在西部地区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开发开放枢纽、建设开放大通道和平台。无论是就国内区域经济格局调整来看,还是从应对国际格局变化来看,西部地区举足轻重的地位都是极其明显的。

虽然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的变化形成了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有利因素,但也应该注意,西部地区发展仍然面临一些困难与挑战。概括而言有:西部地区的收入水平仍然不高,部分地区尚没有完全达到自立发展的水平,依然需要大力扶持;西部各省份之间以及省份内部的发展还不平衡;西部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绝对差距还在扩大,由缩小东西部地区的相对差距向缩小东西部地区的绝对差距转变的拐点还没有到来。这些问题都需要切实加以研究解决。

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目标与举措

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重中之重,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环节。其目标是加速推进西部地区完全步入快速现代化轨道,使西部地区成为实现全国绿色发展、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及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坚强支撑。

第一,因时制宜调整西部大开发战略,制定西部地区“五位一体”的蓝图。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是一个系统工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生态文明方面都不能存在短板。在经济建设方面,坚持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立足于正在步入加速现代化轨道与全面起飞谋划西部各地区经济发展思路与方向,谋划西部地区内部及其与外部的经济联系与合作,大力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推动沿边地区开发开放,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在政治建设方面,从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高度谋划西部地方政府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地方政府权力运行约束和监督体系。在文化建设方面,充分发挥西部地方文化多样的优势,谋划增强西部地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在社会建设方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谋划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建设美丽西部,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第二,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带动西部地区整体起飞的增长极和国家战略腹地。发展重大生产力和新质生产力是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重大生产力与新质生产力布局过于东倾是导致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以及欠发达地区发展不充分的关键原因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新兴产业,加快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在西部地区划定国家战略腹地,适当将一些重大生产力转移至或布局于这些地区,构建产业备份系统,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提高发展的安全水平。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在西部地区有选择地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基地,或者建立起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间新质生产力发展共同体,有助于提升国民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与质量,还有助于实现空间一体化进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第三,因事制宜调整西部大开发规划和政策,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大保护方面,制定严格的西部地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规划,划定生态保护和修复、环境污染防治的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奖励传统产业节能降碳改造,制定纵向与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政策。在大开放方面,进一步完善西部地区各类产业园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布局规划,在继续实施东西部地区间的对口支援和对口合作政策的基础上,鼓励西部地区与东部、中部和东北地区建设合作平台,支持西部地区的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制定新的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规划,通过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等政策工具提升西部地区的创新能力,在人才引进和科教资源分配方面适度向西部地区倾斜以提升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能力,形成西部地区起飞新动能。

(张可云,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教授)

责任编辑:张苇柠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